中國新型涂料網訊:
英國《金融時報》網站10月11日刊登題為《與“中國制造”較量》一文。文章稱,大部分商界人士都經歷過這樣的故事,中國如何改變了他們所在的行業,在過去30年里如何顛覆了供應鏈并攫取了巨大的市場份額。但是,極少有人擁有約翰•巴西特三世(JohnBassettIII)那樣的“中國故事”。
巴西特是一家弗吉尼亞家具制造商的第三代掌門人。2002年11月的一天,巴西特在中國與一位商人見面,發現這個人想要將他從這個行業擠出去。
文章稱,這個商人有著顯而易見的野心,他說得也很直白:他的公司很快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家具制造商,抵抗是徒勞的。巴西特應該關閉他在美國的工廠,將生產外包給中國工廠。只有這樣,巴西特的公司才可能繼續存活下去。
“他并不咄咄逼人,但是和他講話就像對一位法官講話似的,”巴西特這樣告訴貝絲•梅茜,“他對他所說的事情極其嚴肅并自信。”梅茜所著的《工廠人》(FactoryMan)講述了巴西特拯救自己的企業、與中國正面較量的艱難經歷。
文章稱,巴西特采取了相反的對策。在短短一年的時間里,他動員了美國家具業的很多廠家,并雇用了一名頂尖律師提起貿易訴訟,起訴中國生產商在美國市場上以低于成本的價格傾銷臥室家具。之所以今天巴西特的家具生意存活了下來,其中大部分的原因是由于巴西特贏得了這場戰斗。
一段時間以來,對中國崛起以及真正國際化的供應鏈導致工廠關閉和崗位流失進行論述的書籍充斥著人們的視野。文章稱,對任何想要思考當今全球化動態及其政治意義的人來說,《工廠人》都值得一讀。不管你是否同意書中的假設及其闡述的經濟原則,它都是一本重要的書。
一些批評者指出,巴西特的故事有一絲唐吉訶德的味道!豆S人》講述了一個男人通過抗爭拯救了一個夕陽產業以及依靠這個產業生存的美國南方小鎮的故事。
這本書也關乎一個更大的主題——美國的競爭力以及制造業崗位流失所引發的憂慮。自比爾•克林頓在1993年簽署了《北美自由貿易協定》以來,這個主題一直是關于貿易的爭論的核心。
報道稱,數字是驚人的。中國在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價格低廉的中國制造家具開始涌入美國市場,僅僅兩年,美國許多家具廠關門歇業,導致近100萬個工作崗位流失。許多停業的家具廠位于弗吉尼亞州和北卡羅來納州鄉村地區的“公司鎮”(companytown),該地區在上個世紀成為北美家具業的中心。
事實上,梅茜承認,中國給這些美國南方小鎮造成的沖擊,就和幾十年前這些小鎮曾經給密歇根州大急流市(GrandRapids)造成的沖擊一樣,都是用低薪資、無恥地抄襲流行的家具并生產便宜的盜版來攫取市場份額。
文章稱,美國的家具業自身也有問題,有一種不合時宜的傲慢。其商業文化充斥著酒色,瑪茜這樣描寫這個行業的鼎盛時期:“他們就像活在山中的‘廣告狂人’,只不過他們喝的不是馬提尼,而是非法私造的烈酒。”
但這本書很好地講述了一些成功的美國企業是如何學會適應時勢,與中國競爭,開始將生產“回流”本土的。巴西特堅持為他的工廠投資購置新機器設備,決定用產品質量和服務打敗中國競爭者,而非僅僅用價格取勝。其中的啟示是,應對中國的方法不僅僅是雇律師,更應是創新。
還有一點很明顯,對抗全球化有些徒勞。在美國當局征收了懲罰性反傾銷關稅后,臥室家具的生產并未如巴西特所愿回歸弗吉尼亞州,而是轉移到了越南。而且這種對抗的成本也是高昂的:一個經濟學家估算,這場訴訟戰的最終結果是每保住一個工作,就需要花費80萬美元。
不過,巴西特依然是個非常有意思的人,他的觀點也極具說服力。
書臨近末尾的地方,他贏得了反傾銷之戰,在近75歲高齡退休了。關于為何保住美國的制造業很重要,他給出了一個具有他個人風格的直白說法。
“每個人都以為所有偉大的想法都出自麻省理工,但是讓我告訴你,許多創新都是從工廠車間里產生的,”他告訴梅茜,“如果我們把工廠都關了,哪里有工廠,創新就會到哪里去。我們要對美國投資,而不是對衍生品投資。”
文章稱,這種論點在最近一段時間內很對美國人的胃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