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型涂料網訊:
8月31日,從生態環境部傳出消息,該部近日再次發文強調,堅決反對“一刀切”。各地在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執法中,嚴格禁止“一律關停”“先停再說”等敷衍應對做法,堅決避免以生態環境保護為借口緊急停工停業停產等簡單粗暴行為。
環保“一刀切”是對環保的抹黑,需要警惕。實際上,今年5月,生態環境部就專門研究制定《禁止環保“一刀切”工作意見》,要求嚴格禁止“一律關停”“先停再說”。在更早的2017年8月,環保部就明確表態,“所謂‘一刀切’,從來就不是環保部的要求。”當年12月,國家環保督察辦負責人也表示,“一刀切”的方式應對督察,這是對中央環保督察的“高級黑”。
環保部門密集發文要求制止“一律關停”“先停再說”,相關負責人屢屢向環保“一刀切”開炮,這顯示出環保部門對于“一刀切”的零容忍。但這也側面,反映出環保“一刀切”問題的嚴重。
例如之前,東莞市就對外宣布,將關停取締5000家“散亂污”企業,F實中,以產業劃線,如涉及化工、鑄造、制藥等行業,或以區域設界,如在特定時間污染嚴重地區,實行環保管控“一刀切”的做法,可謂比比皆是。
在網絡上,不斷有人反映一些地方的環保一刀切對企業,乃至整個行業造成的傷害。例如,機械工業信息研究院(原機械部科技情報所)戰略所官方微博最近就披露:深圳一位產業界的朋友最近見面聊了幾句深圳前段時間推制造業調整升級,比如鑄造電鍍等行業一刀切,通過各種手段將其中的中小企業“逼走”,但隨著這些“所謂落后”企業的遷移,問題逐漸暴露了,下游企業找不到配套,慢慢就傳導到大型企業頭上,一些大企業甚至超大企業也動了離開的念頭,有關部門慌了,最近開始做研究。
環保“一刀切”看似簡單省事,見效也快,但這種“株連式”的執法背離了法治的基本原則,誤傷了守法企業。排污達標,守法經營企業成為關停的對象,其結果必然是“逆淘汰”——如果一個企業花大代價治污,或認真按環保要求整改,卻依然逃不過關停的命運,那么,誰還愿意在環保上花錢,誰還會去花大力氣去治污?
打擊環境違法,固然需要雷霆手段,但環保部門也需要恪守法律的邊界,讓污染企業無處可逃的同時,也讓守法企業安心生產。在治污中,不僅那些排污達標,合法經營的企業,不能被株連。即便是對污染較重的企業,也應提出整改意見,給出整改時限,只有對那些確實治理無望,甚至拒不整改的企業,才會依法予以關停。在嚴重污染等特殊時期,需要企業作出犧牲,停產限產的,政府也要給予相應的補償,而不能總是讓企業當冤大頭。
眼下,實體經濟正處于艱難時期。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當然是方向,但是,經濟再怎么升級,也不可能高端產業一統天下。高端和低端永遠是密不可分,相互依存的,如果把上游那些低端外協加工企業以環保的名義一刀切關停,產業配套就缺失了一環。環保“一刀切”沖擊最大的是中小企業,但我們要知道,中小企業才是實體經濟的根基所在,沒有大批量優質的中小企業的存在,大企業也將失去活力。
“一律關停”沖擊中小企業,已危及中國經濟之基。生態環境此次明確表態要“加強對生態環保“一刀切”問題的查處力度”,這無疑令人期待。對于抹黑環保的“一刀切”,絕不能糾正一下,下不為例就一筆勾銷,而應拿出動真格的姿態——誰敢打著環保招牌行違法亂政之實,誰敢漠視企業利益,不分青紅皂白關停,就必須讓他付出沉重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