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叫纯商贸有限公司

歡迎來到新型涂料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綜合資訊 » 正文

宜昌破解化工圍江的“進退邏輯”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http://www.k5y1.cn  發布日期:2019-02-22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瀏覽次數:713
中國新型涂料網訊:
        萬里長江,從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脈各拉丹冬峰發源,由西向東滔滔而下,流經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匯入浩瀚東海,超過40%的中國人口和經濟總量在它的兩岸聚集。
  當長江自上而下行至4504公里處,江面豁然開朗,出現了一座因江而興的城市——宜昌,自古稱之“三峽門戶”“川鄂咽喉”。一半是三峽山脈的出口,一半是江漢平原的入口;一邊是取水而生的千古流經,一邊是生態治理的現實要求,地理區位、經濟建設、社會治理等多重因素交織,造就了這座發展與保護矛盾突出的流域節點城市。
  2018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這里把脈長江經濟帶建設。站在宜昌市猇亭區的江岸碼頭上,總書記深切地為長江流域經濟發展立下了規矩——“長江經濟帶建設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通過立規矩,倒逼產業轉型升級,在堅持生態保護的前提下,發展適合的產業,實現科學發展、有序發展,高質量發展。”
緣起“化工圍江”斷腕破解難題
  2018年9月9日下午3點,隨著一聲巨大的悶響,位于猇亭區興發集團宜昌新材料產業園內的興瑞第一熱電廠煙囪應聲倒下,實現了宜昌沿江化工企業的“第一爆”,這也是宜昌市破解“化工圍江”難題的標志性戰役。
  如此大動干戈的治理手段背后,牽絆的是該市千億化工產業的經濟底盤。
  據國家權威部門探明,宜昌磷礦資源保有量27.2億噸,占湖北總量的61.3%、全國總量的13.6%,居全國八大磷礦區第二位。數十年來,大小化工企業爭相在此建廠興業。對于最早的一批化工企業家來說,把工廠建在長江邊,既能就地取水,又便于貨物航運。廠址離長江越近,企業的潛在經濟效益就越大。
  不僅如此,在部分“精明”的商人眼中,長江還是天然的污水排放地,倘若能夠“瞞天過海”私建排污口,工業廢水即可“零成本”排放入江。久而久之,在化工產業助力宜昌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隨之而來的生態危害則愈演愈烈。
  2016年,宜昌化工產值占工業比重一度達到30.6%,而就在同一年,宜昌市委、市政府正式決定壯士斷腕,重拳破解“化工圍江”,系統修復生態環境,實現全民共建生態文明。
  “關改搬轉治綠”一系列組合拳,就是宜昌推行長江大保護、破解“化工圍江”拿出的行動綱領,簡而言之,就是拿一切有損于長江生態環境的行為開刀,對一切落后的產能形態進行全面升級。
  刀刃向內、忍痛割瘡,對沿江化工產業實施全面治理,意味著整個宜昌經濟將遭遇一次巨大變革,改革推行的阻力和壓力可想而知。
騰退市場空間激活先進動能
  宜都、枝江,從宜昌市主城區順江而下,兩個縣級市分居長江兩岸,一左一右“送別”宜昌境內的最后一段長江水。而宜都、枝江兩地,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擔當起宜昌化工產業的“兩翼”。
  在枝江市,多達26家化工企業沿江布局,它們在改革開放中期快速擴張,形成規模,并伴隨著高耗能、高污染的生態破壞行為。每當說起化工產業,當地人的心情很矛盾。“化工產業給我們帶來了現代化的城鎮發展,家家戶戶有了不錯的工作崗位。而長江又是我們枝江人的臉面,環境被破壞了怎么迎接外面的客人?”
  化工產業是枝江經濟發展的半壁江山,面對轉型升級的壓力,一些企業陷入“等等看”還是“馬上干”的深度痛苦中。而就在大家彷徨無措之時,枝江市以不等不靠的決心,掀起了“關改搬轉”的全城行動。
  在這場風暴中,一場“全面體檢”最先到來。2018年,枝江市邀請國內知名化工環保專家對全市26家化工企業一一檢測,根據檢測結果對每一個企業列出整改清單。
  對不符合規劃、區劃要求,安全環保風險較大,經改造仍不能達到安全環保標準的3家企業,依法關停退出;對經改造能達到安全環保標準的9家企業(裝置),限期搬遷入園或搬離沿江1公里;對已落戶姚家港專業化工園區,經改造能夠達到安全環保標準的14家企業就地轉型升級。
  一張張“診斷書”和“藥方”一經下發,落后化工企業只能退出歷史舞臺,而具備轉型條件的化工企業不僅有了明確的發展方向,還能得到政府對于企業“關改搬轉”的政策和資金支持。
  在破解“化工圍江”過程中,枝江市每年拿出3000萬元專項資金,支持企業實施總投資98.5億元的安全環保提標、資源循環利用、生產節本增效、產品創新升級等技改項目,現已完成姚家港工業園內的化工企業改造6家,正在改造8家,計劃2020年全部建成投產。2018年11月26日,國務院在第五次大督查開展過程中,對湖北省枝江市多措并舉解決“化工圍江”典型經驗做法予以通報表揚。
  枝江市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陳進表示:“整改化工企業,勢必對宜昌帶來一段陣痛期,看似退勢,實則進勢,新的動能已經開始釋放。”
  始建于1969年的湖北三寧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如今已在姚家港化工產業園區實施就地升級改造。這家公司在近幾年投資60億元,建設己內酰胺和硝硫基復合肥等項目,實現了產品由傳統化肥向精細化工和高端復合肥的轉變。公司高新技術產品的占比達63.47%,非肥化工產品產值占比接近50%。
  “這次化工改革可以說是一次‘大洗牌’,能夠把之前低端劣質的化工產品徹底擠出市場,這樣我們只要通過轉型升級,就能用高端優質的產品補充進來,獲得新效益。”三寧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高級經濟師張建榮說。
  在此之前,三寧化工投資2億元接手了生產紅火的宜昌田田化工公司,因這家化工廠距離長江僅僅73米。在宜昌市開始治理“化工圍江”的第一時間,三寧公司宣布立即關停田田化工廠,在原廠址進行全園復綠。
  張建榮對記者說:“長江大保護與長江經濟帶建設并不矛盾,關鍵是要找準切入點。當很多化工企業對‘沿江一公里清零’充滿疑惑的時候,我們卻把它當作企業新一輪騰飛的機遇。”
  2019年初,三寧公司繼續搶抓轉型升級新機遇,投資100億元在長江3公里以外開始建設“合成氨原料結構調整及聯產60萬噸/年乙二醇項目”,該項目組合全世界最先進的工藝和設備,將一次性建成世界一流的新材料生產裝置。
  同樣的故事也在宜都市同步“復制”。華陽化工公司作為宜都市化工產業園第一家入園企業,便立即上馬“1.5萬噸紫外線吸收劑項目”,為蘭蔻等知名化妝品廠商提供精細化工產品,該項目也將在建成后成為全球最大紫外線吸收劑生產基地,把宜昌市的精細化工產品帶到國際一線市場。
清退臨江污染復綠生態長廊
  西陵峽口,長江在這里迎來了它的又一條支流——黃柏河。作為長江的一級支流,黃柏河承擔著宜昌200萬人口飲水和100萬畝農田灌溉的重任。
  冬日晴好,孩童嬉鬧,老少漫步,鳥雀齊飛,28年來首支黃柏河冬泳隊正準備下水挑戰極限。在夷陵區黃柏河河心公園,兩岸傳來歡聲笑語,與碧綠清澈的河水相得益彰。
  誰能想到,2007年黃柏河發生過一起嚴重的污染事件,水葫蘆泛濫、污染物險些侵入長江,夷陵區整整花費103天才將其清理完畢。
  “那一次的污染觸目驚心,河面上找不到一塊干凈的地方。”黃柏河河長制辦公室專職副主任周寶書說。水葫蘆事件發生后,夷陵區痛下決心整治黃柏河,全面推行河長制,落實1名流域河長、19名區級河(段)長、6名鎮級河長、56名村級河長,區、鄉、村三級河長形成一條治水行政責任鏈,并設立河道巡察員、河道管護員、河道保潔員三員。
  責任落戶后,這場“碧水行動”隨即展開。夷陵區先后共籌措黃柏河生態治理工程資金12.2億元,利用區內經發集團、城發集團兩大國有平臺發行綠色債券6億元,引入社會資本8.5億元,建成污水處理廠和垃圾填埋場24個。關閉上游楚宜肥業、九疇化工等3家化工企業,將中孚、柳樹溝、賽德等3家化工企業搬遷入園,2家鞭炮廠、1家水泥廠轉產。
  2012年,黃柏河水體開始變清,整體達到Ⅱ類水質標準。盡管前期的治理效果顯著,但夷陵區并未就此停滯,繼續實施生態修復工程。不修“館”、多修“管”,規劃建設污水管網138公里,整治排污口32個。在這個過程中,黃柏河流域內共發展林特產業16.8萬畝,成功創建國家級森林公園1個、國家級濕地公園1個,每年綠化美化的黃柏河流域面積約2萬畝。
  為了將黃柏河這個“大水缸”的水資源保護好,宜昌創新綜合執法,2016年成立湖北省首個流域性綜合執法部門“黃柏河流域綜合執法管理局”,整合環保、水利、國土、農業等多部門6項行政監督檢查、96項行政處罰、14項行政強制職能,統籌行使執法權,有效破解“九龍治水”難題。
  從“鼎盛時期”的29人,到如今的兼職3人,黃柏河清漂隊不斷減員縮編,卻見證了一帶清水的誕生。清漂隊隊長畢家培在黃柏河治理了半輩子的污染物,從最開始的“清不完”到現在的“上哪清”,他感慨道:“人人都想看到山清水秀的環境,我們這輩人終于把河收拾干凈了。”
  不僅在黃柏河,宜昌在全市范圍內出臺了全域生態復綠總體規劃,以長江干流及主要支流岸線生態復綠為重點,實施長江干支流岸線復綠、公路綠色通道提升、精準滅荒、關停廢棄礦山復綠、臨時占地復綠6大工程,全力打造長江水岸生態休閑廊道。
  “應綠盡綠,我們就是要將過去的生產岸線變成人人稱道的生態岸線。”宜昌市林業局副局長曹光毅說。
  目前,宜昌全市共復綠36843畝、植樹197.9萬株,5個鄉鎮、88個村分別獲“湖北省森林城鎮”和“湖北省綠色鄉村”稱號,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65%以上,居全省市州第一位。
逼退頑固壁壘錨定綠色法則
  2017年12月,宜昌市政府印發《黃柏河東支流域生態補償方案(試行)》,以流域穩定達到Ⅱ類水質為目標,市級財政每年專項列支1000萬元生態補償資金。在黃柏河流經的夷陵區和遠安縣,每年須分別繳納700萬元和300萬元水質保證金,實行斷面水質達標情況與生態補償資金、礦產資源開采指標“雙掛鉤”,以流域水質指標倒逼企業排放提標升級,以生態補償倒逼化工企業打造綠色礦山,推進礦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
  這項極具創新性的生態保護補償機制擁有兩把“權力之斧”,即磷礦開采審批的前置審核權和磷礦開采指標調配權,針對的正是對“無代價污染”“無限制開采”還抱有僥幸心理的磷礦企業。
  2018年,宜昌市將磷礦開采總量控制在1000萬噸,這是2016年以來宜昌連續第三次下調磷礦開采總量這一約束性指標。而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則實行“連坐制”,每一監測斷面水質不合格,該斷面所有磷礦企業的開采指標都會被削減。而一旦水質達標,企業又可以向所在區縣申請全市額外設立的100萬噸開采計劃。
  配合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實施的,還有《宜昌市黃柏河流域保護條例》。這是宜昌市人大常委會歷時一年制定的地方性法規,于2018年2月正式實施,自此黃柏河流域保護由“有章可循”上升為“有法可依”。
  鼓勵先進、鞭策后進,通過實施水質“約法”的探索性舉措,宜昌市既建立了體現科學發展、綠色發展導向的考核機制,又在“立個規矩”的前提下,引導縣(區)加快構建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形成縣區、企業等各利益相關方相互監督、相互制約、相互融合的強大合力。
  如今,走進宜昌市每一所中小學及幼兒園,名為《生態小公民》的教材已經發至全市40.8萬名學生手中。每周,學生們都會共上一門生態環保課程,普及生態環保知識,樹立綠色環保理念。此外,全國首個“生態市民日”也在宜昌設立。
  每天,“三峽蟻工”環保志愿者都會來到長江岸邊清理垃圾,一年下來,累計200噸垃圾通過他們進入垃圾處理站。從宜昌市委書記周霽到每一位宜昌市民,共有239.57萬人次參與全城植樹活動,1069.02萬株綠苗被種在當下,綠在未來。
  在實現全國文明城市三連冠的同時,宜昌主動踐行綠色低碳觀念成為市民思想自覺,讓清潔節約成為行動規范,讓愛惜生態環境成為全域理念。從政府、企業到個人,全市共同守護一江清水,外修生態、內修人文,以壓倒性力度保護長江母親河,一個生態高顏值、發展高質量的新宜昌呼之欲出。
 
 
 
掃一掃二維碼,關注"中國新型涂料網"官方微信,盡享涂料天下事,玩轉行業網絡營銷。

中國新型涂料網官方微信
[ 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贊助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