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C/C復合材料的抗氧化
經過上述對C/C復合材料抗氧化弱區的分析可知,作為碳材料已使其先天不抗氧化,即使通過優化組織,結構和工藝條件可一定程度改善C/C復合材料的缺陷從而改善其抗氧化能力,但此種抗氧化的效果卻極為有限。最為有效的方法是將C/C復合材料用抗氧化物質保護起來使氧化氣氛難于與C/C復合材料直接接觸,或在材料內部加入抑制碳材料氧化的改性劑,從而起到抗氧化的目的。
1. C/C復合材料的抗氧化思路
具體的抗氧化方法有三種:碳纖維表面涂覆抗氧化涂層;C/C復合材料整體外涂層;C/C復合材料基體改性。
氧化物陶瓷或非氧化物陶瓷材料被用于制備C/C復合材料的涂層或加入碳基體中充當抑制劑,其抗氧化機理可簡單描述如下:
1)隔離碳材料表面的氧化活性點;
2)非氧化物陶瓷在高溫氧化氣氛下,與O2反應生成氧化物陶瓷,氧化物陶瓷在高溫下具有流動性,能封填在高溫下涂層形成的裂紋,從而阻止氧化氣氛的滲入,保護內部的碳材料;
2. 作為抗氧化性物質應具備的性能
用作C/C復合材料抗氧化涂層或基體改性劑的陶瓷材料應具備如下性能:
1) 與C/C復合材料良好的化學相容性,即可在C/C復合材料基材上形成牢固的涂層。
2) 熱膨脹系數與C/C復合材料接近,以防止高溫下涂層材料形成裂紋而成為氧化氣氛的擴散通道,熱膨脹系數不匹配產生的最為嚴重的情況是涂層完全剝離,使C/C復合材料暴露于氧化性氣氛下。
3) 高熔點。若熔點低則在高溫下易于揮發。
4) 高溫下蒸氣壓小,以防止高溫下揮發。
5) 低的氧擴散速率,阻止氧滲透,減少基材的氧化。
6) 作為玻璃涂層,在高溫下應有合適的粘度和浸潤性。粘度過大不能有效封填裂紋,粘度過小易于流失,均不能有效封閉裂紋,阻塞氧化氣氛通道。
7) 較大的硬度,以防止受高速粒子沖刷而剝離。
對陶瓷材料的熱膨脹系數、高溫下的蒸氣壓、氧擴散速率等性能進行了總結(見圖9.3、圖9.4、圖9.5):
表1.1為各種陶瓷材料的密度等性能[33,34]
表1.1 陶瓷材料的性能
材料 |
密度 |
熔點 |
硬度 |
結晶形態 |
單位 |
g/cm3 |
℃ |
N/mm2 |
|
SiO2 |
2.32 |
1710 |
— |
— |
ZrO2 |
6.1 |
2650 |
— |
— |
BeO |
3.03 |
2520 |
— |
— |
ThO2 |
10.01 |
3300 |
— |
— |
Al2O3 |
3.97 |
2015 |
— |
— |
β-SiC |
3.21 |
2100 (轉化) |
24990 |
立方 |
α-SiC |
3.21 |
2500(分解) |
29400 |
六方 |
B4C |
2.51 |
2450 |
27440~48510 |
六方 |
TiC |
4.94 |
3067 |
|
立方 |
ZrC |
6.44 |
3420 |
25480 |
立方 |
HfC |
12.20 |
3887 |
22540 |
立方 |
BN |
2.27 |
3000 |
|
六方或菱形六面體 |
陶瓷材料的熔點和硬度一般都很高,所以選擇抗氧化陶瓷材料時,更多的考慮陶瓷材料與C/C復合材料的機械相容性、化學相容性、高溫下低的蒸氣壓及氧擴散速率等性能。因為氧化物陶瓷材料與碳在高溫下會發生碳熱還原反應,而失去保護作用,不適于直接作為抗氧化涂層的內涂層材料,所以一般選用碳化物、硅化物、硼化物等作為C/C復合材料的內涂層材料,直接與碳基材接觸;SiC和Si3N4與C/C復合材料的熱膨脹系數最為接近(圖9.3),與C/C復合材料的機械相容性較好;SiC和Si3N4在高溫下能形成具有流動性的SiO2膜,能有效的封填由于熱膨脹系數不匹配而形成的涂層的裂紋,阻止氧化氣氛與碳基材的直接接觸,而且最為關鍵的是,SiO2與其他氧化物相比具有很低的氧擴散速率(圖9.5),可以有效的阻止氧的滲入。
從以上分析可知,在陶瓷材料中SiC材料是比較理想的抗氧化候選材料,其優點如下:
1) 其熱膨脹系數與C/C復合材料很接近,作為涂層材料能滿足機械相容性的要求;
2) 本身為碳化物,與碳材料有化學相容性,可直接作為內涂層使用;
3) 熔點和硬度都相對較高,能承受高速粒子沖刷;
4) 最重要的是,SiC在溫度高于1000℃與O2反應能生成SiO2, SiO2在高溫下具有流動性,可以封填高溫下SiC與C/C由于熱膨脹系數不匹配而形成的裂紋,同時SiO2具有低的氧擴散速率和較低的蒸氣壓,可阻止氧化氣氛向碳基體的滲入。
正因為SiC的上述優點,SiC用于C/C復合材料的抗氧化一直是研究的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