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顏料分散過程
T.C.Patton把顏料的分散過程分成三個階段:潤濕、解聚和穩定。
一、潤濕過程
用漆料置換顏料粒子表面上吸附的空氣和水分等,潤濕顏料,進一步附上顏料表面。
平均滲入速率:
式中:
u:液體平均滲入速度cm3/s
cosθ:接觸角的余弦值
γ:漆料的表面張力N/m
η:漆料粘度p
R:毛細管半徑cm
L:孔隙的長度cm
rL:液體的表面張力;rS:固體的表面張力;
rSL:固液間的表面張力;θ:接觸角
(1) 盡量采用表面張力低的漆料。
(2) 選固體分比較低的漆料來研磨分散。
(3) 選一些濕潤劑。
(4) 選合適的分散劑。
(5) 選粒徑小的表面經過處理的顏料。
(6) 將漆漿預混合并升溫至50℃后,靜置過夜,再進行研磨分散。
二、解聚過程
將顏料粒子團用機械打開,并分離成孤立的原始粒子。解聚是色漆制造過程中主要的、消耗能量最大的工序。
在研磨漆漿中,顏料粒子的解聚過程,不僅可以充分地令液體漆料濕潤顏(填)料粒子表面,提高漆漿穩定性,而且隨著顏料分散程度的提高,顏料的著色力、遮蓋力都會相應提高,色漆涂膜的光澤及其它性能也得到改善。
爭取在盡量短的時間內,耗費盡量少的能量,生產出盡量多的、穩定性好的研磨漆漿,通常需要具備下述條件:
(1) 有一個經過精心設計的色漆標準配方。包括分散性能良好的顏(填)料的選用、顏料和漆料的科學配方、適宜溶劑及濕潤、分散等助劑的選用等;
(2) 結合色漆品種的特性選用高效的研磨分散設備,提供設備的最佳參數和科學的操作方法;
(3) 以合理的研磨漆漿組成(即漆料、顏料和溶劑的適宜的比例關系)進行研磨漆漿的分散作業;
(4) 解聚過程的評價。
細度:在色漆中允許的顏料粒徑的最大尺寸。通常以刮板細度計進行測量,以μm表示。
底漆:60μm;普通磁漆:20μm。
三、穩定化
已濕潤的顏料粒子移動至液體漆料中被連續的、不揮發的成膜物質永久地分離開來的過程。顏料在漆料中的分散體系可以通過兩種機理使其穩定。即電荷穩定作用和空間位阻或熵穩定作用。
(1)電荷穩定作用
電荷穩定作用是由于電斥力的結果。電斥力是圍繞該顏料粒子的雙電層產生的。因為所有的粒子都被同種電荷所包圍,故當粒子靠得很近時,它們就互相排斥。
通常,在水性分散體系中,由于顏料粒子的介電常數較高,電荷的穩定作用比較突出,而對于溶劑型涂料,由于通常使用的有機溶劑的極性較弱,因此,電荷的穩定作用并不重要,分散體系的穩定性主要還是依賴空間位阻的作用。
(2)空間位阻穩定作用
當大的顏料粒子解聚成若干較小的粒子時,通常要形成新的表面,新的表面及時被漆料濕潤,使顏料顆粒表面被足夠厚的樹脂包覆起來,因為一般漆料都帶有-OH、-COOH等極性基團,很容易吸附在顏料上形成一定厚度的保護屏障,給運動中的顏料粒子相互接觸碰撞帶來位阻。即一旦兩個顏料粒子由于運動而相互接近時,其外圍之包覆樹脂層就要受到擠壓而使熵減少,但熵具有自然增強的趨勢,故產生熵排斥力,這種相對于擠壓的反方向力,使趨于靠近的顏料粒子又彼此分開,這就是所謂的空間位阻穩定作用(或熵穩定)。
表12.1 顏料分散過程與工藝過程的關系